lecontent
发布时间:2025-08-15 20:38:40| 浏览次数:
筑牢绿色基底 共赴美好未来——国家电网以新型电力系统赋能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新阐释和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网”)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充分发挥“大国重器”和“顶梁柱”作用,坚决扛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职责使命,坚持守正创新、与时俱PG电子进,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国网力量。
在“双碳”目标的浩荡征程上,能源变革浪潮奔涌激荡。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家电网认真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以能源保障和安全为首要任务,聚焦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能。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国家电网积极促进新能源发展,服务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截至2025年6月,国家电网经营区并网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3.4亿千瓦,是“十三五”末4.5亿千瓦的3倍。并网风电光伏发电装机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成为公司经营区第一大电源和新增装机、新增发电量的主体。
图为世界首座混合级联柔性直流特高压换流站——800千伏姑苏换流站
大电网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平台。一条条特高压输电通道横跨东西、纵贯南北,将遥远戈壁的劲风、广袤高原的烈阳、滔滔江河的水能,汇聚成澎湃不竭的绿色电能,跨越千山万水,点亮万家灯火。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规模最大的输电网络,它们共同组成全球最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其中,国家电网运营管理着全球电压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持安全运行纪录最长、清洁能源发展最快的电网,投运了一大批“西电东送”“北电南供”能源电力大动脉。截至2025年6月,国家电网累计建成投运特高压工程39项,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3.5亿千瓦。
国家电网高度重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与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的协同推进,始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植于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的每一环节。
“十四五”以来,国家电网创新提出并坚决落实“业务全覆盖、管理全过程、责任全链条、制度全贯通,严格控制环境影响和合规风险”的“四全两控”环保管理总体要求,确保实现“程序合法、监测达标、环境友好、公众满意”的环境管理目标。如今“四全两控”环保管理要求经过系统化推进和常态化实践,已深度融入企业日常运营,形成了一套具有行业特色的长效管理模式,环保管理体系持续健全完善,环境合规管理能力不断提升,全面扛牢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
在特高压工程中,国家电网开展环保水保分级管控探索与实践,根据施工现场地形特点和生态保护重点,制定分级管控方案,在重点区域采取全方位高低腿设计、“一塔一图”精准设计、索道运输、无人机放线等措施,着力降低生态环境影响和水土流失风险。在施工关键环节,按照“关口前移、专业协同”原则严格开展环保水保阶段验收,并通过优化施工工序、采用快速植被恢复技术等多种方式,提高施工扰动区域生态修复质效,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推进。
做好绿色“加法”的同时,国家电网积极推进绿色用能理念加快形成,引导行业及全社会做好减污降碳的“减法”。
国网重庆电力以“无废”为抓手,助力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电力系统。在其公司内全面推进无废工厂建设,积极对接大型发电企业达成“无废”战略合作,推进上游发电企业与下游供电企业废旧电力设备回收拆解设施共享,最大化发挥既有重庆电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中心作用,助力打造重庆“无废电力系统”。自该中心运营以来,累计实现铜、铝、铁铠及废变压器油等1.7万吨资源循环利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气体58.06万吨,为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和双碳目标达成作出积极贡献。
国网安徽电力将实现电网绝缘温室气体六氟化硫的高效循环利用与绿色替代作为重大课题,大力推动环保气体绝缘装备研发与应用,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推动产业升级、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国家电网已建成26个省级六氟化硫净化处理中心,创新提出“分散回收、灵活处置、统一检测、循环利用”六氟化硫气体管理模式,为电网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国网方案”。2021~2024年,国家电网累计回收六氟化硫气体1798.7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气体4369.4万吨。
国网湖北电力创新构建全国首个电力行业级碳普惠,驱动行业内低碳资源“点绿成金”。该公司打造“鄂电碳普惠”聚合服务平台,形成覆盖电力供应侧和消费侧共计6类21项电力普惠场景。在武汉市启动碳普惠体系建设的一年半时间内,国网湖北电力成功打通多个小微场景碳减排“可测量、可追溯、可收益”路径,释放碎片化绿色潜能。通过政策引导、生态共建、模式创新等系列工作,累计吸引超9万用户参与电力减碳行为,开发减排量近2万吨。
8月的福建,在福清市江阴产业园内,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叶片试验车间即将投运。
海上风电试验基地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大项目,是国家能源局授权的全国唯一同时具备型式认证和并网认证的检测中心,由国家电网和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投资。
建成后,该基地可开展目前世界最大容量风电机组和最长尺寸风机叶片的检测试验,以及大容量海上风机装备实证研究、网源友好型风电并网技术研究等多领域国际前沿技术研究。
这是国网福建电力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加强清洁能源消纳利用与电网稳定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一个缩影。
“十四五”期间,国家电网攻克了大电网全电磁暂态仿真、全域协同安全防御、多时空概率化平衡调控等电网运行控制关键技术,建成“超大规模新能源大电网运行控制系统”,标志着我国率先解决了超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这一世界级难题,支撑国家电网成为全球新能源消纳规模最大的电网,实现新能源技术全球领跑。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覆盖国家电网各级调控中心以及6万余座变电站、数十万座新能源场站,实现了单日3.6亿千瓦新能源出力波动下源网荷储快速经济调配,近3年防控全部严重故障,支撑了超大规模新能源的开发和消纳,保障了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与安全稳定运行。
图为国网江苏电力输电运检人员在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江苏溧水段开展检修作业
以创新驱动系统升级,用好数智化“关键力量”。国家电网应用电力大数据主动助力国家生态环境监管,构建“电力大数据+”监管新模式并取得显著成效——
联合生态环境部共同推动“电力看环保”创新应用,在线万余家污染源企业,降低现场核查超410万人次/年,利用电力大数据远程识别问题线年写入生态环境部《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秋冬季监督帮扶工作方案》;
与水利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发布《农灌机井取水计量技术规范》,共同推进“电力+水资源”大数据应用,实现北方10个试点省市7.9万个村、170余万眼农灌机井数据监测,助力及时掌握重点区域地下水取用情况;
优化并推广“电—碳计算模型”“电—能分析模型”,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双碳”、能耗监测常态服务及节能降碳形势分析提供坚强支撑。全国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相关工作被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如今,国家电网正以更高站位、更大决心、更实举措,加速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向纵深发展。这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对建设美丽中国宏伟蓝图的坚定作答,更是国家电网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贡献智慧与力量的庄严承诺。